文:MenClub 魏文青  
POSTED ON May 23, 2025 12:00 pm

過去多國大力推行STE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英文首字母縮寫,以下簡稱理工科)教育,加上近年AI技術大爆發,帶動半導體、電腦科學等熱潮,大家或者會以為未來讀理工科一定比文科更吃香,至少唔怕搵唔到工。不過近日美國紐約儲備銀行就公佈咗美國大學生就業數據,令人驚訝嘅係理工科畢業生嘅失業率不僅高於平均,甚至比起以往普遍認為「讀完都唔知可以做咩」嘅文史哲科目更高!

據外媒《Entrepreneur》報導,美國紐約儲備銀行日前公佈關於年齡屆乎22至27歲嘅近期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,當中顯示近期畢業生嘅失業率於今年2月為5.5%,比起整體大學畢業生失業率2.6%高出近一倍。而單論就業率而言,部份科目嘅畢業生可謂非常吃香,例如營養科學、建築服務以及動植物科學三科嘅畢業生,失業率僅為1%或以下,換言之絕大部份人讀完就即刻搵到工。

你可能會話,上面三科咪又係理王科?雖然無錯,但同一個研究亦發現美術史以及哲學呢兩門過去著名嘅「乞食科」,其近期畢業生嘅失業其實都只分別3%及3.2%,比大學畢業生平均低之餘,亦比美國整體失業率低。

更驚人嘅發現係,讀電腦科學、電腦工程、化學、物理等傳統理工科嘅近期畢業生失業率,竟然全部都超過6%,當中理應於AI浪潮中獲利嘅學科,失業率更分別達到6.1%及7.5%。

往正面睇,理工科畢業生一旦搵到工,其收入的確會拋離文科生。例如研究就指出電腦科學及電腦工程畢業生嘅平均年收入為8萬美金(約HK$62.5萬),比起藝術史(年收4.5萬美金,約HK$35萬)、哲學(年收4.8萬美金,約HK$37.5萬),以至上述提到嘅「搵工神科」營養科學(年收7.5萬美金,約HK$58.5萬)都要高。但其實美國平均個人收入亦只係4.22萬美金左右(約HK$33萬),換言之即使係文史哲畢業生嘅收入都已經係平均之上。

事實上就業市場對理科生,特別係電腦程式相關專材嘅需求或者比想像中要低。例如Microsoft CEO Satya Nadalla及Google CEO Sundar Pichai近來都分別講過,公司內部有20-30%嘅程式已經用緊AI編寫,未來AI嘅佔比相信只會更多。

另一邊廂,又有啲傳統上同文史哲冇咩關係嘅大企業開始追求相關人才。例如專注於金融及科技嘅投資公司Blackrock,其COO Robert Goldstein去年就講過需要更多歷史或英語系人材,以提供不同嘅視覺、解決問題嘅方法。另一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'嘅CIO Marco Argenti亦於去年指出,當AI可取代部份工作時,單純嘅工程學位已經唔夠用,可能要搭多個哲學學位先更有競爭力。

資料來源:Entrepreneur